近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建鸿走进必赢437官方网站形势与政策课堂,为新生同学们讲授“粮食安全与农大责任”专题思政课。
距离上课还有15分钟时,王建鸿老师便到达教室,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同学们,开学两个月了,在华农学习、生活得如何?吃住是否还习惯?”他悉心询问着新生来校后的适应情况,与同学们交谈甚欢。
农为国家大业,粮安天下之本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课上,王老师针对世界各国粮食生产现状,从全球、国家、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粮食安全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历史中众多兴旺衰败的教训,都说明了守住天下粮仓的重要性。”授课过程中,王老师结合社会时事与同学们的生活实际举例,从世界上仍然存在的饥荒、国外粮食价格的提升,到“谁来养活中国”、国家人均粮食重量提升,再至结合华农经济套餐作解释说明,一系列热门话题引发了同学们对粮食安全的思考,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们对农业大学责任与使命的认知。
“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到去年我国实现全面脱贫,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我国的人均寿命、人均粮食增长速度提升到了较高的水平,自力更生的中国人始终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谁来养活中国’不再是一道难题。作为农业大学的一员,同学们要有高度的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也要认真思考如何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王建鸿老师勉励在场的同学。
藏粮于技,助力农业发展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生产机械化、农机技术提升、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育种能力建设……凡此种种,都需要向科技要生产力。王建鸿老师从粮食安全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两个角度出发,详尽阐释和讨论了作物生长条件限制、耕作人力缺乏、全球温室气体增加导致粮食减产、重金属含量超标等多方面问题,并就中外现代化进程中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对比。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使同学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我国农业发展所遇到的困境。
课堂上,王老师介绍道,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分子育种关键设备和试剂耗材依赖进口,科研成本高,品种创新效率低;收割环节受技术制约,粮食损失率高达10%……但从国家体量来看,粮食耕种收环节十分关键,每提高1%的效率,我们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道路就更进一步,才有希望真正做到“藏粮于技”,使粮食安全基础更牢靠、更可持续。就此问题,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组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空间极其广阔,过去的“卡脖子”问题有望得到解决,而必赢437官方网站的同学们在践行科技兴业、助力农业发展方面责任重大、大有可为。听罢,同学们大受鼓舞,纷纷认真思考专业所学与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表示将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为攻克粮食安全发展难关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守护耕地资源,践行科技兴业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道:“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提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而我国仍有华北的黄淮地区的盐碱地改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基本农田高产型的改造等重难任务需要克服。同学们要有保护耕地、促进粮食生产和攻破土地改造‘卡脖子’技术的志向,同时也要有勤俭节约的好风尚。”随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我校科学研究的几项重大成就:张启发院士在水稻功能基因组领域的成果引领了全球作物基础研究、傅廷栋院士研究的杂交油菜技术在全球得到了大面积利用、邓秀新院士的科研产品使柑橘周年供应……我校产学研融合的发展成果渗透于同学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社会四时美好的景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王建鸿老师结合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与国内粮食需求和出路进行了讲解,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同学们纷纷被优秀前辈们的卓越成就深深打动,默默在心田种下了一颗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种子。农工2202班杜一鼎感慨道:“作为华农的学生,我感到无比荣幸与自豪,前辈们为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激励我奋力提升自身本领,未来助力突破粮食安全‘卡脖子’技术难题,以此来展现华农工学人的时代担当。”
课堂最后,王建鸿老师寄语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华农学子,无论未来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始终牢记“农业、农村、农民”,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并勉励同学们立足各行各业,为“三农”贡献智慧、创造价值,用青春和汗水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字:邓秋雨 周丹妮
图片:徐行 邓秋雨
审核:瞿明丽